热门:中医基础理论考研专业介绍/基本信息/学校名单

2023-03-10 20:15:29 来源:教育联播网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基础理论


(相关资料图)

专业代码:1005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98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是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1999年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为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的主干二级学科,安徽省首批博士后岗位学科,学科建设经费达700余万元。学科为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新安医学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主干,拥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2008年学科所在的中医学专业成为第一批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团队被遴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中医基础理论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科先后承担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30余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主编与副主编单位,国家级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副主编单位,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优秀图书一等奖各1项、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3项,获国家三类新药批号1项、发明专利1项、科研成果转让1项,直接经济效益120万元。

学科在探索中医基础理论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在继承名老中医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研究中医理论,主要围绕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及其应用、中医藏象理论与实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医体质学说、内经研究等方向开展一系列研究。首创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首次系统提出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提出“肾精-脑髓”相关理论,采用中医治法、病证和方药的不同角度互补研究,不同治法比较研究,首次开展了益气活血法、补肾生髓法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体外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缺氧诱导模型增殖分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与调控影响的研究,查新表明相关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对该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提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是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法,鉴于化湿法在中医临床中特色地位,开展化湿法研究。在中医藏象理论与实质研究中,着重对中医藏象学说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并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揭示藏象本质、内在规律及将其指导临床应用,同时注意挖掘新安医家对藏象学说的阐发和创新。运用文献学、临床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中医体质理论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学科重视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源流中探讨理论实质,同时注重中医传统文化发掘与研究,使中医学理论有一个坚实人文基础,以利于引导其正确发展。

学位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学科带头人王键教授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银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首批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9年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拥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安徽中医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两人破格晋升教授。目前学科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已经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与科研梯队。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2.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研究;3.中医藏象理论与实质研究;4.《内经》养生学说研究;5.新安医学学术经验研究;6.中医体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1、学科发展沿革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自1986年初建以来,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同年被评为山西省重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在学科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学科经历了从一个研究方向到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各研究方向注重吸纳新生力量,组成了较合理的人才梯队;拥有连续、稳定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2年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

2、研究方向简介

(1)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诠释学为基础, 探索性地将诠释学理念和方法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研究中,通过对中医理论中重要概念、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现代科学诠释,这使得诠释学在中医学继承和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可行性。

(2)藏象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为指导,对肾藏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进行理论诠释;并初步构建老年脑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3)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运用气象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学外感六淫致病的内涵,从宏观上观察历代气象变迁对中医病因学中外感六淫致病特点的影响,为《内经》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学术思想及病因分类中外感因素的科学性提供解释和支撑。

(4)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脑病的中医“异病同证”思路创新,以期初步阐明中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异病同证理论的脑分子机制;基于整体观念和异病同证理论,提出脑老化相关疾病具有共同发病机制的假设。

3、学科队伍建设

郭蕾,女,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经历,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1项,2011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1)1项。近5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太原市科技局项目1项,在研经费100万元。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973项目1项。

贺文彬,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近5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篇,含SCI论文2篇,参编著作3部,含英文编著1部。

窦志芳,女,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工作和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工作。近5年来先后主持、参与5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者25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5部。

赵雪丽,女,医学硕士,副教授。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和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工作。近5年来先后主持、参与3项厅局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教材3部。

4、学科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创建于1986年,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6月中医学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同年9月中医学评为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我校中医学下的优势二级学科。承担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学科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培育);2012年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经过25年的持续发展,学科在学术水平、人员梯队、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中医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术上,本学科专长于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提出具有丰富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的“脑主元神论”。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肾脑相关研究和证候规范化研究,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来,本学科在中医药防治神经精神疾病基础研究与外感六淫致病思想的气象学内涵研究、体质学等方面进行了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近五年来共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13项,共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参与教材、学术著作编写50余部。2篇论文被SCI收录。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名。

本学科研究人员通过引进、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等手段,使团队不断壮大,学科研究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现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12名,硕士10名,博士后3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5、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人才培养以加强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功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科研能力,既较好地契合了中医药行业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效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人才的趋同化现象,使学生很好的适应毕业后工作的现实需要。

6、培养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优势

目前已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研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1个,流调基地1个。实验室、研究中心面积达174.24平方米。其中中医学基础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同时学院有共享科研实验中心1个——山西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面积达718.74平方米,该中心实行集中优势、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拥有各类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3台件,总值104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9台件,价值860余万元。内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医药基因表达调节技术实验室、中药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实验室、药理毒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动物实验室等,是学院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些研究基地的建设,为凝炼科研方向,凝聚及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7、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收录。参与教材、著作编写57部。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培养硕士、博士生20名。

学科承担中医基础理论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学科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人员五年为本科班授课高达1万多学时,硕士研究生授课200学时,博士研究生授课500学时。

8、导师代表简介

郭蕾,女,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经历,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1项,2011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1)1项。近5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太原市科技局项目1项,在研经费100万元。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973项目1项。

贺文彬,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近5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篇,含SCI论文2篇,参编著作3部,含英文编著1部。

9、学科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的建设,使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中等以上水平。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24)

北京(2)

天津(1)

河北(1)

山西(1)

内蒙古(1)

辽宁(1)

吉林(1)

黑龙江(1)

上海(2)

江苏(1)

安徽(1)

江西(1)

山东(1)

河南(1)

湖北(2)

湖南(1)

广西(1)

四川(1)

云南(1)

陕西(1)

甘肃(1)

mi">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