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继续教育学分,是别人代刷的?

2022-11-02 20:17:43 来源:教育在线

忙碌了一整天的周乐(化名)脱下白大褂,正准备下班时,微信群中弹出新的通知消息:「周六学术会议,3 个名额,0.5 学分。」

来不及思考,他的拇指已经在屏幕上敲击出「报名」两字,而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休息日再一次消失了。

学分的压力


【资料图】

河南卫生科教网曾对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进行定义,即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

由于医学知识迭代速度快、卫生职业有着需要终身学习的特性,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愈发凸显。

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实行的是学分制,2019 年国家卫健委更新的《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继续教育学分划分Ⅰ类和Ⅱ类,规定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 25 分。除此之外,学分学习还与医生晋升相挂钩。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临床医生逐渐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2014 年,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就曾公开发表观点称:「呼吁取消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虽然制度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继续学习。但现在明显变味了,几乎成了一种买卖,让本来就忙碌的医护人员增加额外负担,同时也让倒卖继续教育学分的贩子发了一笔大财。」

这一观点迅速在医疗界掀起了讨论。对于多数医生来说,学分不再意味着「学习了某事后获得认可」,而是一个机械的符号,仅仅证明「自己走了这个过场」。

在临床上,买学分、刷学分的事情屡见不鲜,南方某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王瑞(化名)坦言,虽然自己每年都能修满学分,但却并非靠自己打卡学习:「实际上,在较高级别的医院,药代、器械商会主动联系我们,主动帮医生代刷学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的学分卡了。」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学专家同样碰到过这种现象:「在我们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经常看见各家医药厂商、学生、甚至是会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坐在下面听课。这种走形式,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

对于医生来说,分级的学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学分获取的门槛,使得他们需要在业余时间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分导向的「学习行为」,而这也为医生带来了工作以外的压力。

据《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显示,有 70.83% 的在职医务人员由于忙于工作而对继续教育学分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有 92.50% 的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为自费形式。

图片来源: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医学教育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曹玺强认为,这种情况在未来会逐渐改善,「全继委对医学继续教育的要求是趋向规范的。首先是对项目负责人有更具体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更加重视,对新申报项目的审批也更加严格。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三个阶段中时间最长,也是伴随医生全职业周期的终身教育形式,是需要调动多方资源的一个庞大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监管和服务的过程中确实会有阵痛,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定是越来越规范的。」

医生需要继续教育

回到继续医学教育本身,医生所需要的并不是学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而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临床医生并未放弃从多种渠道进行自我提升。

《「慕课」背景下的医学继续教育》提出,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个体化、多元化的,碎片化的课程可以高效率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接受医学继续教育的学生大多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压力,学习时间紧而任务重,慕课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时间,给更多的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师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外科医生王瑞虽然很少参与线上学习,却十分认可针对性教学的作用。他认为,对于医生最有帮助的是「小班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学术会议的作用相对有限,因为它需要满足很多人的需求,指向性不明确。而大医院的院内讲座常常在年末突击开展,目的就是为了补足大家的学分——最有帮助的、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应该是类似病理解剖这样的小班精品课程,但它的名额有限,一般只有骨干医生才有机会参加。

从用药更新、术式升级到观念的迭代,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医生学习的外部原因是学分的强制要求,而非自我提升的动力;而真正对临床有帮助的课程不仅少,而且往往无法计入学分统计中,医生对此的学习意愿也并不强。

曹玺强认为,这种情况的成因有支付方式的影响:「在第一个阶段,医药企业为了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而培养医生,做了一部分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第二个阶段,由于国内对企业合规的要求趋于严格,企业只能通过学术会议来保持与医生的连接,这样的现象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因为企业所支持和引导的医学继续教育还是有推广自身厂家产品的需求,不能完全做到教育公正客观的本质属性,也不能代表中国医生培养的未来方向。

国外的继续医学教育也有学分制度,但其医疗费用支付方(保险),受教育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支付闭环,例如某一科室的医生需要学习某种新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那需要在修满该技术的一定学时,并取得继续教育的相应资质后,支付方才会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那么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有较强的付费与学习意愿。

随着中国的支付制度改革、药品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进,很多医药、器械企业将丧失部分直接教育医生的动力,而是把更多的关注点侧重于政府关系,新药研发等方向。原来支撑医药之间纽带的医药代表也会面临着职业的转型。走过场和刷学分的学术会议数量也将减少,未来医生的继续教育由谁来引领,也是一个我们马上要面临的问题。」 

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

医生在整个职业周期内需要不断学习,行业内对此已有共识,而继续医学教育,实际上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

谈到未来的继续医学教育,王瑞更希望它能落到临床上:「不要靠学分来评定,而是以临床实践为衡量标准。例如我学习了重症肺炎的救治,那么就看未来一年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是否下降,这样更加灵活与贴近实际。」

曹玺强则希望设立一个多元向上的制度,不仅从数字教育、模拟医学方面拉齐各级别医院、医生之间的教育水平认知,让基层医生越来越专业,还要回到实际:「我永远相信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也不能完全替代人与人,面对面有温度的交流,就如同协和沿袭至今的内科大查房制度一样,在继续医学教育中,一线城市的好医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属性,带着基层医生发展,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也需要亲自做教学做学术推广在行业中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推动分级诊疗和医学教育的发展。」(策划:Leu.)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